文/新店耕莘醫院  放腫科謝忠志主任

關於腦瘤的危險因子與預防,有一個至今未有共識的問題是:長時間使用行動電話,會不會增加罹患腦瘤的風險?
就筆者所知,目前已發表的研究多屬調查與統計分析的性質。而兩件事在統計上呈現出相關性,並不一定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存在,可能尚有其他的變數與交互作用必須進一步探討與釐清。手機的電磁波是屬於非游離輻射,我們對於非游離輻射長期使用對生物體造成的影響所知極有限,相較對游離輻射(例如:X-射線)的了解要少得多。後者是早已經被證實會致癌的,而且其風險機率與劑量的相關性沒有「閾值」(「門檻值」),兩者幾乎成正比關係,亦即曝露量愈多,風險越高。此模式是否適用於手機所屬的非游離輻射電磁波,仍有待討論?

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既然是一種輻射線,接觸多了,對身體總是沒好處。問題關鍵成了如何界定「接觸多了」?近年有一個研究顯示,累積使用時間達兩千小時以上者,其罹患腦瘤的風險會比較高,其差異達統計學上的意義。對此議題,在未有明確的結論與共識達成以前,謹將這數據提供給關切此問題的民眾作一個參考。



必利勁

腦瘤的症狀
腦瘤的症狀視其大小及位置而定。腦瘤症狀之產生,主要因為腦受頭顱骨的限制,為一空間受限的器官,當腫瘤在頭顱內生長時,會因壓迫腦組織或浸潤腦組織而產生症狀。也可能因為腫瘤周圍水腫腫脹而造成顱內壓力昇高,導致噁心嘔吐等症狀。若腫瘤影響到腦脊髓液的流通,使得腦室的水分滯積,則造成水腦導致症狀發生。但假如腦瘤長得很慢,初期往往沒有症狀。

其常見的症狀包括:

  • 頭痛,且可能在凌晨時分會特別痛。
  • 步態不穩、協調或平衡力變差。
  • 抽慉,或視覺障礙。
  • 頭暈、噁心、嘔吐。
  • 記憶力衰退、語言障礙、或性格改變。
  • 手、腳無力或感覺神經受損。

上述這些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其他器官系統的病變,或是中樞神經的非腫瘤病變也可能導致這些症狀。但這些症狀,對身體猶如警訊,提示應儘速就醫,以查明病因。


遠離癌症,容易造成體內發炎的食物少碰
佳倍壯
威而鋼口溶錠100毫克的功效、正確用法及成分
壯陽藥該怎麼吃

治療方式
腦瘤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及全身性藥物治療。有時必須採取數種治療方式搭配使用的「多專科團隊醫療」。

腫瘤之治療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腫瘤之細胞型態、位置、大小、病人年紀、身體狀況。病人可與醫師討論,參與治療的決定,以下是幾個可供討論的方向:

  1. 若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可選擇,各方式的優缺點?
  2. 治療的預期效果與病情預後如何?
  3. 治療的可能的副作用?
  4. 副作用產生時如何治療?

接著簡介這幾種治療方式。

  1. 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切除是腦瘤的主要治療方式。通常外科醫師會儘量切除腦瘤,但若腫瘤與重要腦組織相連或靠近時,外科醫師只能盡其力拿掉一部份腫瘤。部份切除可減少腫瘤體積而降低腦壓,並能減少後續的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的程度。
    無法切除的腫瘤,可能會進行切片採樣,以便做詳細的細胞型態分析,以助於後續治療方式之選擇。有時切片是以穿刺採樣方式進行,醫師以特殊頭架配合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確定腫瘤位置,然後在頭骨上穿出一小洞引導細針進入腫瘤,以此技術進行之切片術或治療稱之為「立體定位」。
  2.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乃是以高能輻射線造成癌細胞損傷使其死亡之治療法。經常用於摧毀手術無法切除之腫瘤或殺死術後殘餘之癌細胞,也用於不可能接受手術治療之病人。
    放射治療最常用的是以體外放射治療的設備,一天給予一次照射、每週五次,至於總劑量應給多少,則視不同病理型態、部位、年齡而異。針對某些範圍較小的特定腫瘤,可以採用單次或數次的「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這種治療根據治療機器的型式廠牌不同,俗稱「加馬刀」、「電腦刀」等,其定位原理類似上述「立體定位」,但治療的工具是以放射線取代手術刀。
  3. 全身性藥物治療
    部分的原發惡性腦瘤,可能須要加上化學治療,如分化差的星狀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生殖細胞瘤等,但效益尚待評估。
    另外,臨床上最常見的腦部腫瘤,反而是由其他器官或組織轉移而至腦部的續發性腦瘤,此類腦瘤的治療除了腦部之外,也常合併其他器官的腫瘤,可能必須加上全身性的藥物治療。這些全身性的治療,針對腫瘤類型,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等。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腦瘤的治療亦有長足的進步。但無論如何進步與能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優質的醫療必須要考慮病人的個別性。因此藉由醫病雙向的溝通互動,「量身訂製」一套最妥切的治療方式,再使用先進的設備與技術,則可得到最佳的療效。

想了解更多相關訊息,請上「台灣癌症基金會」:http://www.canceraway.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