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今年(民國100年)3月至9月於12區特別精心規劃了61場社區「整合性預防保健篩檢」活動。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參加。

心臟病、糖尿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名列前十大死因
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均為98年臺北市之十大死因,約占所有死亡人數的58.3%。但此類慢性疾病可透過定期篩檢,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癌症高居十大死因之首
民國98年癌症為臺北市民十大死因第1位,另依臺北市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統計資料顯示肝癌,大腸癌、女性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分別位居臺北市主要癌症死因之第2位、第3位、第4位、第8位及第9位。民國93年至98年,北市因大腸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19.73上升至22.64,乳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15.2上升至17.49,口腔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5.26上升至5.66,子宮頸癌自84年開始篩檢,已有不錯的成效,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6.51下降至5.11。上述5項癌症均具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良好等特性。



必利勁

台北市衛生局提醒市民朋友平日除攝取均衡飲食、養成規律運動外,也不要忘了每年要定期接受健康篩檢。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參加社區整合篩檢活動,相關活動訊息請洽台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

預防三高四癌 社區整合篩檢一次全到位

篩檢小常識

  1. 口腔癌篩檢(每2年1次):以抽菸、嚼檳榔者(含已戒檳者)為優先檢查,並勸導吸菸者或嚼檳榔者,戒菸及戒檳榔。
  2. 肝癌篩檢及陽性個案轉介服務:
    肝癌篩檢
    A、初篩: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C型肝炎抗體(Anti-HCV)。
    B、複篩:初篩結果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或C型肝炎抗體陽性者,則輔導或轉介至區域級以上醫院接受確診及治療。
    篩檢對象(5,213人):
    設籍本市且年40歲以上之一般市民(以自填地址為準)。
  3. 成人健檢檢查項目(每3年1次):理學檢查、血液檢查(血脂肪即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血糖、尿酸、肝臟功能即白蛋白、球蛋白、SGOT與SGPT、腎臟功能即尿素氮與肌酸肝與血液常規檢查如紅、白血球計數、血色素與血小板數、尿液篩檢生化與微生物檢查,如尿蛋白、尿糖、尿潛血,紅白血球數、酸鹼度等)。
  4. 大腸直腸癌篩檢項目(每2年1次):糞便潛血免疫試驗(FOBT,採定量法需填數值),並請提供民眾含保存液之採便管,且應盡量於採檢3天內送合格檢驗醫事檢驗機構檢驗,以確保檢驗品質及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