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八十四歲的婦人長期服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藥物治療,近日因一個簡單的彎腰動作,導致明顯的背痛無法久坐及站立,甚至必須臥床休息。患者到本院接受檢查與治療,診斷為骨質疏鬆症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醫師安排經皮椎體成型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已出院回家。

超級犀利士
苗栗大千醫院骨科劉少政醫師說,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因骨質漸漸流失而增加骨折機會的疾病,其發生主要是由於骨吸收與骨形成不平衡,骨質中鈣的流失,使骨量快速流失,骨密度降低,骨小樑的質量減少,骨質結構因而佈滿了孔隙,骨骼的支撐力相對減低,因此即使是很小的外力,也足以使它斷裂,造成骨折。
※左邊為正常骨質,右為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包括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主要是隨著年齡增長,包括女性停經後或老年人性腺及激素等功能障礙,影響骨形成,加速骨量丟失,從而引起骨小梁的結構變化,但確切機制尚不完全明確。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多為藥物(尤其是糖皮質激素)等確切病因誘發所致。根據中華民國老年醫學會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地區的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中,每九人即有一人罹患骨質疏鬆症,其中女性較男性常見,女性每四人即有一人罹患此病。
常見夜尿原因有4種
喝燕麥奶是不能減肥的
陽痿男發生心血管疾病增加40%
劉少政醫師指出,骨質疏鬆症通常可經由詳細病史、身體檢查、骨骼 X光、骨質密度儀及一些特殊化驗測試診斷出來,但臨床上,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往往不會有任何的症狀和不適的感覺,時常直到骨折發生時才會被發覺。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包括:性別(尤其是女性)、太早停經、種族(尤其是白人和亞洲人)、骨頭結構較細、身體質量指數(BMI)過低、抽煙、酗酒、活動量不足、具有家族病史。
劉少政醫師表示,預防骨質疏鬆症可由飲食、運動及生活三方面著手。在飲食方面,足夠的鈣質攝取有助於強化骨質密度,而維生素D與維生素C則有助於鈣質的吸收。運動方面,適當的負重運動(如:慢跑、騎單車、步行等)能增加骨質;運動量不足的人骨質流失較快。生活方面,消瘦者較易罹患骨質疏鬆症,要避免為了維持苗條身材而過度減重,因此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吸菸、過量飲酒、及喝含咖啡因的飲料,以免干擾鈣質的吸收造成骨質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