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林先生於一星期前發現左下後牙牙痛而且左臉頰開始腫脹。因為以前也曾發生過類似情形,且兩三天左右就逐漸消腫,所以並未特別在意。然而三、四天後,腫脹逐漸增加,且有輕微發燒與疼痛,患者因而至苗栗大千醫院牙科就診。經檢查發現,左臉頰腫脹且有波動感、捻髮音、壓痛、泛紅、局部發熱。頸部方面則在左側顎下間隙及頦下間隙有堅實的腫脹。口腔檢查則有張口受限(最大張口度12mm)以及輕微吞嚥困難的現象。口外環口放射攝影(panorex)可見左下顎第一大臼齒遠心牙根垂直斷裂,也可見廣泛性的水平骨喪失。

牙根斷裂也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樂威壯

大千醫院牙科整合治療中心陳怡睿醫師說,經診斷為左下顎第一大臼齒牙根斷裂合併牙周炎,引起之蜂窩性組織炎合併有膿腫蓄積。在告知患者病情的嚴重性後,立即安排住院。第二天,我們發現患者出現聲音沙啞、喉嚨疼痛等現象,且吞嚥困難與張口困難(最大張口度勉強達10mm)的程度更為嚴重。左頰腫脹雖有減輕但是左頸部腫脹更明顯且跨越中線。體溫高達攝氏38.8度,心搏速度每分鐘100次,呼吸每分鐘20次,白血球每毫升34320個,CRP 17.0mg/dl。

陳怡睿醫師表示,緊急安排頭頸部的電腦斷層攝影(CT),可見患者有深頸部的感染以及膿腫蓄積,呼吸道亦因腫脹而被壓迫造成上呼吸道狹窄且偏移,診斷為魯特維格氏咽峽炎合併膿腫蓄積。一方面於全身麻醉下施行氣管切開手術以及頸部清創術;另一方面則依感染科建議之抗生素輔助治療。術後第二十天,患者復原良好,出院並安排回本院牙科門診治療。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三種方法自測是否有肌少症
腿出現這幾種情況,小心是動脈血管阻塞的徵兆
你是不是肝癌高危險群?肝不好的5個現象

陳怡睿醫師指出,蜂窩性組織炎為顏面最常見之感染,而魯特維格氏咽峽炎可說是非常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之一。國內在2002年的統計則顯示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4歲,67%的病人無全身性疾病。國內統計致病原因,齒源性約佔96%。其中以蛀牙及牙髓疾病最常見(38%),其次為拔牙後傷口感染(33%)、牙周疾病(18%)。部位以智齒最常見(52%),此外大臼齒區也是常見部位。

最重要的觀念則是防範未然。定期口腔檢查,拔除沒辦法保留的牙齒(智齒,斷裂的牙齒,嚴重牙周問題),修整不合適的假牙,維持口腔衛生,如此才能避免與減少感染的機會。另外,有症狀應立即就醫,才不致使症狀惡化,增加疾病的風險以及治療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