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症是醫院當中很常見的致命死因,但是這種因為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檢測的時間往往需要2至5天,有時候造成人都已經死亡了,檢驗報告才出來。因此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和臺大物理系合聘教授王玉麟所帶領的跨校研究團隊最近發表一項醫療檢測技術上的新技術,利用奈米科技可以將敗血症的檢測時間大幅縮減至三十分鐘,可望有效提升疾病治癒率、避免藥物濫用、以及減少併發症等,可以嘉惠許多敗血症的患者。(圖片為晶片的示意圖,翻攝自中央研究院網站。)

目前這項獨步全球的重要技術,已經刊登在國際知名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這樣技術的原理是直接從血液當中捕捉細菌,並且加以濃縮後,就地偵測細菌的光譜訊號,然後藉此辨別細菌種類,可以幫助醫師快速決定如何有效使用抗生素,甚至可分辨此細菌是否具有抗藥性、克服超級病菌的難題。這項的重大發明同時也獲國際奈米科技網站媒體《Nanowerk》的報導。



樂威壯

臺大高分子所助理教授劉定宇表示,這項發明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就可以取得單隻細菌的光譜,然後在短短幾小時內(甚至是三十分鐘內)篩檢出菌血症與敗血症病人血液中的細菌,因此可以有效幫助醫師快速而有效的使用抗生素,減少濫用抗生素的情形。

劉定宇進一步說明,這是一種奈米科技新技術,稱為「捕捉與偵測細菌雙功能快速檢驗晶片」,這個晶片的表面上有一層「萬古黴素」,可以將血液中的細菌牢牢地抓住,然後透過第二層的「銀奈米粒子陣列」來放大細菌表面分子的訊號,這樣科學家就可以藉此訊號,來判斷細菌的種類。研究團隊表示,這個快速檢測技術不僅能針對血液臨床檢體來使用,還可以將這種技術推廣至環境污染、食品藥品微生物檢測,甚至病毒篩檢等多方面來使用,可以說是一個世紀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