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為胃癌的高罹患率地區之一,根據我國97年度癌登資料顯示,胃癌的發生率佔第7位,是國人主要的好發癌症之一。胃癌的症狀包括上腹部脹痛不適、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與一般的消化性潰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故較難僅由症狀來斷定胃癌,容易被輕忽,導致許多患者被確診時已形成轉移性胃癌。(圖:胃癌手術之後的切片,翻攝自維基百科)

樂威壯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腫瘤科陳明晃醫師表示,確診時已為轉移性胃癌比例約占5成,因為已形成遠端轉移而無法手術,在治療上多以化學治療為主。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發現約16%的轉移性胃癌患者具有HER2基因呈陽性反應的特性,研究顯示,若在治療這些患者時能將化療合併單株抗體標靶治療,患者的預後狀況與整體存活期,都較單純化療來的好。
陳明晃醫師表示,根據一項名為ToGA的第三期臨床研究證實,HER2基因陽性的轉移性胃癌患者,在化療時合併使用單株抗體標靶藥物進行治療,相較於僅接受化療者,其存活期可從11.8個月,突破一年的限制達到16個月,腫瘤反應率則由34.5%,提升至47.3%;且根據研究中所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由於腫瘤縮小與病情改善,能夠緩解患者疲倦、噁心、疼痛、吞嚥困難、嘔吐、厭食與腹水的症狀,大幅提升生活品質,這是十多年來胃癌治療的重大突破,也代表轉移性胃癌已邁入個人化醫療時代。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三種方法自測是否有肌少症
腿出現這幾種情況,小心是動脈血管阻塞的徵兆
你是不是肝癌高危險群?肝不好的5個現象
陳醫師提到其自身在臨床上,以標靶藥物治療轉移性胃癌的經驗,曾有一位患者的胃癌再度復發,且轉移至肝臟,經檢測後發現其HER2基因為陽性,故在化療外輔以標靶治療,經過6個月的多次療程,竟發現患者的腫瘤消失,且原本有的腸阻塞現象也得到舒緩,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陳醫師也表示,轉移性胃癌在整體存活期與生活品質提升後,患者的生命延長,預後照護更顯重要,特別是應如何補充營養,是臨床上很重要的課題。陳明晃醫師提醒患者,應均衡飲食,六大類食物皆應攝取,但若是有經手術切除部分胃部者,因為胃容積減少,故應進行減糖措施,勿飲用高濃度的含糖飲料,以免引起傾食症候群;而在進行化療時,因為免疫力較低,為免產生感染,應避免生食與外食,也勿購買市面上已經處理過之水果,盡量在家自行烹調食材為佳。台灣癌症基金會近來也針對胃癌飲食推出「胃癌飲食呵護手冊」,免費提供給民眾參考,請向全省各大醫院癌症資源窗口,或電洽(02)8787-9907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