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生活醫學

你不知道的生活醫學 kiwago2557@sueshaw.com

農民們注意了!每逢農作物採收,農民們噴灑農藥頻率高,尤其氣溫炎熱時,常疏忽防護措施而暴露在農藥中毒的危險中。一名三十六歲農民就因噴灑農藥工作超時,加上沒有戴手套而導致「有機磷」農藥中毒,在出現全身無力、疲累等症狀後送醫,所幸並無大礙。



超級犀利士

噴灑農藥只戴口罩可是不夠的!農藥毒素可能經由呼吸或皮膚接觸被人體吸收。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蔡宏斌表示,這位年輕農民在噴灑農藥時雖有戴口罩,但未戴手套的雙手直接接觸農藥,才因此導致中毒,大家在噴灑農藥時可大意不得,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他提醒,當出現頭痛、全身不適、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時,就應立即停止噴藥,及時就醫,以免出現意識模糊、呼吸肌肉乏力等重型症狀,最嚴重還可能會致死

蔡宏斌醫師建議,噴灑農藥盡量選在清晨、黃昏時段進行,避免中午高溫,噴藥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小時,而且要適度休息。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個人的防護,著長褲、長袖、手套、口罩等,工作完後立即脫去衣物盥洗全身。


常見夜尿原因有4種
喝燕麥奶是不能減肥的
陽痿男發生心血管疾病增加40%

蔡宏斌醫師說,如果發現自己有中毒症狀時,先遠離現場呼吸新鮮空氣,脫去被農藥汙染衣物減少身體對毒素的吸收,並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全身,以免農藥被皮膚吸收而導致中毒,就醫時應將剩餘農藥留下一同送醫檢驗。

一般「有機磷」農藥中毒,快則三天,慢則一週才能代謝掉毒素,若劑量不高,不致於有生命危險,但仍可能會留下末梢神經麻痺等後遺症。蔡宏斌醫師提醒,農民在使用前一定要看清楚農藥標示,並注意使用劑量及濃度。關於民俗偏方指出喝牛奶就能解毒,但蔡宏斌指出,「牛奶解毒」沒有實質效益,可說是坊間迷思之一,事實上這些牛奶喝下肚後,只是將農藥沖淡,對身體還是會造成傷害,所以建議民眾有中毒症狀時,還是盡速就醫。同時也提醒消費者,在食用農產品之前,最好還是先洗淨、去皮,以免農藥殘留而不小心把毒素吃下肚。

※有機磷中毒症狀:

◎特殊症狀:
 有機磷劑中毒後會使腺體分泌增加,心跳緩慢,瞳孔縮小,意識障礙,呼吸衰竭
◎輕度症狀:
 常發生者為視力模糊、頭痛、暈眩、疲倦、流淚、流涎、腹痛、嘔吐、胸悶、噁
 心、煩悶不舒服、多汗、下痢或輕微運動失調。
◎中度症狀:
 除了輕度症狀外,瞳孔縮小,肌肉纖維震顫,行動困難,語無倫次,弱視,心跳
 變慢。
◎重度症狀:
 縮瞳、呼吸困難、肌肉纖維振顫或乏力、全身痙攣、意識模糊、瞳孔反應消失或
 昏迷、肺水腫、大小便失禁等。
◎死亡原因:
 大量中毒影響最大的就是呼吸系統,因為氣管收縮,呼吸道分泌物過多,橫膈肌
 收縮乏力,或致呼吸中樞系統衰竭而死亡。

現代人因工作忙碌、作息不正常、用眼過度、長期睡眠不足等,加上若鼻子過敏、遺傳,都是眼袋會提早出現及加重的原因。整形外科李久恆醫師表示,門診中也常有年輕女性因眼袋問題而來求診,32歲的OL陳小姐就因為憔悴的眼袋,常被客戶誤認為是已婚的家庭主婦、甚至是幾個孩子的媽,無精打采、睡眼惺忪,也給主管不好的印象,進而影響到工作的升遷。

李久恆醫師說,眼袋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此處皮膚最薄而且眼輪匝肌活動最為頻繁,眼框內正常的脂肪組織往前突出,造成雙側下眼皮有如裝了脂肪的布袋,眼袋通常也會伴隨著淚溝及黑眼圈的問題,看起來比較沒有精神,有時會顯得老態。



樂威壯

李久恆醫師指出,若是單純抽去眼部脂肪並不能真正解決眼袋的問題,必須從眼皮及韌帶鬆弛等多方面去著手,要依每個人實際的情況來做整體的評估,這些都是手術前必需考量的要件。眼袋手術分為內外兩種,一般內開式眼袋手術較適合眼袋形成以眼眶的脂肪為主的年輕人、或是第一次做眼袋手術者,以及眼皮彈性佳或肌肉與皮膚沒有鬆弛下垂者,此手術從下眼瞼內側的結膜切開,去除多餘膨出的眼窩脂肪,因為由眼瞼內開起,所以不能切去眼皮外過多的皮膚,也就沒有除皺的效果。另一種傳統外開式眼袋手術主要針對年紀較大且眼睛懸吊組織鬆弛來處理,但此手術有缺點,包括開完仍然會有皮膚鬆弛,而且經過肌肉將肌肉切開,眼瞼瞼板肌肉會被撐開破壞掉,易導致術後眼瞼外翻,留下惱人的後遺症,而且術後瘀青血腫時間較長,相對恢復期也較慢。

李久恆醫師表示,經過改良後的No Touch新式眼袋手術可以避開眼睛肌肉,把鬆弛肌肉與皮膚剪掉,不會破壞眼瞼,不必經過眼睛肌肉,中間肌肉不會被破壞,也就是從外剪掉皮膚修皮,從內將脂肪抽取拿掉,不但可保留肌肉完整性,因為不會經過血管豐富的眼睛肌肉,所以可減少術後的腫脹與出血的風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檢驗室醫檢師林佳興解釋,梅毒是一種古老的性病,相傳清代同治皇帝就是因常常微服外出,尋花問柳,最後罹患梅毒而死。他表示,梅毒的致病菌是梅毒螺旋體所引起,主要由性交傳染,也可經由輸血感染,或婦女懷孕時經由胎盤感染胎兒。

林佳興說,根據傳染期程及傳染性的有無,病程主要分為第一期、第二期及第三期梅毒。感染2~4週後,在接觸病原處出現無痛甚硬的結節,稱為原發性下疳,此階段為第一期梅毒。之後皮膚出現疹子、黏膜出現黏膜斑,為二期梅毒最常見症狀,後來症狀消失,進入潛伏性梅毒期,此階段完全無臨床症狀。最後進入第三期梅毒,侵犯內臟及神經系統,造成心臟血管性梅毒、神經性梅毒。

他還說,目前常用的梅毒檢驗方法是抽血,檢測非特異性脂質抗體(RPR檢驗)與特異性梅毒螺旋體抗體(TPPA檢驗)。在國外已逐漸以自動化的檢驗儀器來定量檢測梅毒的脂質抗體與梅毒螺旋體抗體,除可大幅提升梅毒檢測的時效性外,也提供客觀檢驗數據,改善傳統檢測方式的缺點。



必利勁

林佳興強調,避免多重性伴侶、正確使用保險套、定期做血液篩檢是預防梅毒的不二法門。若不幸感染,應即早治療,千萬不可誤以為症狀消失就是痊癒,以免演變成晚期性梅毒,造成更大傷害。

梅毒定期篩檢,您做了嗎?

佳里奇美醫院感染科暨加護醫學科主治醫師杜漢祥指出,創傷弧菌為國內造成壞死性筋膜炎的常見致病菌之一,因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的海洋之中,又別稱為「海洋弧菌」。



樂威壯

感染創傷弧菌的途徑有兩種:一、食入含有創傷弧菌的食物,特別是未煮熟的海鮮,如:生蠔、生魚片、甲殼類等。二、皮膚傷口的接觸,如:被魚蝦或螃蟹刺傷、傷口接觸到海水等。

一般而言,釣客釣魚時不小心割傷皮膚,赤腳在沙灘上散步被刺傷,這些都是感染創傷弧菌的常見途徑。佳里奇美醫院自7月1日成立至今,已有兩位病患因創傷弧菌感染而前來就診。一位是肝硬化的漁民,因腳上有傷口,接觸海水而感染;另一位是患有糖尿病的蚵民,整理蚵仔棚後,發現右手腫痛,前來就醫。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三種方法自測是否有肌少症
腿出現這幾種情況,小心是動脈血管阻塞的徵兆
你是不是肝癌高危險群?肝不好的5個現象

杜漢祥醫師說,一般來說,並非每個人接觸到創傷弧菌就會受到嚴重感染。創傷弧菌的感染,好發於肝硬化、慢性肝炎、糖尿病、酗酒、長期使用類固醇以及癌症的病患。而這類的病人皆是免疫力較差的族群。居住於台南沿海地區的民眾,罹患慢性肝炎的比例偏高,且多從事漁業或養殖業,為高危險群,因此要更為小心。

上述高危險族群若感染,病情常快速惡化,在數小時至一兩天內,即發生嚴重的壞死性筋膜炎及敗血症,併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根據國內外的研究報導,一旦病情惡化到引發菌血症及敗血症,死亡率高達40%至60%,面對創傷弧菌的感染,絕不可以掉以輕心,有懷疑就應盡早就醫治療。

※感染壞死性筋膜炎應盡速就醫,避免錯失治療的先機
認識創傷弧菌 海洋中的無聲殺手


遠離癌症,容易造成體內發炎的食物少碰
佳倍壯
威而鋼口溶錠100毫克的功效、正確用法及成分
壯陽藥該怎麼吃

杜漢祥醫師表示,所謂的「壞死性筋膜炎」與常見的蜂窩性組織炎不同。蜂窩性組織炎是指皮膚以及皮下組織的感染發炎,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A型鏈球菌等。蜂窩性組織炎會有局部的紅腫及疼痛,但較少會有發燒或全身不適的症狀。而壞死性筋膜炎可沒有麼簡單,一旦發病就來勢凶凶,快速惡化。剛開始時可能會有發燒、畏寒,患部會發紅、腫脹以及劇烈的疼痛等現象,接著皮膚可能會出現壞死或水泡。嚴重者甚至會有血壓降低、休克、出血等症狀,若不儘快治療,則會有生命危險。

創傷弧菌的診斷不是那麼容易,提醒民眾若有相關的症狀以及有海水或海鮮的接觸史,就要特別注意並儘快就醫。目前醫院的治療以抗生素以及手術清創為主。若已造成壞死性筋膜炎,單靠抗生素治療往往無效,需要儘早進行手術清除壞死的組織。依照病況不同,一些病患可能要接受好幾次的清創手術,有些更可能需要截肢。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如已併發休克或器官衰竭,甚至可能需要住進加護病房。

面對創傷弧菌,最重要的仍是預防勝於治療,本身是高危險群的民眾,要更加注意。時值初秋之際,正是國人享受美味海鮮之時。在享受美食的當下,若要避免創傷弧菌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生吃食物,盡量以烹煮過的為主,特別是海鮮類食材。料理海鮮時最好也能夠帶上手套,以防刺傷或刮傷。避免赤腳行走於沙灘上,手腳若有傷口,則避免接觸海水及海鮮。一旦接觸,就要特別留意傷口變化,如果出現紅、腫、熱、痛或發燒的症狀,就需盡速就醫,以免錯失治療的先機。

45歲林先生右耳垂有一小突起,逐漸長大宛如耳垂中鑲著一顆珍珠,但碰觸到時會有壓痛感而就醫。27歲高小姐的左耳垂反覆疼痛腫脹,已超過一年的時間,就診時發現耳垂已纖維化且變形。
耳朵長粉瘤 拿不下來的珍珠耳環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指出,以上兩個病例皆為「粉瘤」所致。粉瘤是皮膚細胞生長於皮膚深層形成一個囊狀物,是皮膚常見的良性腫瘤,往往會逐漸長大反覆發炎。一般多因個人體質因素或受傷造成,如發生於臉部往往被認為是化膿性青春痘而未積極治療。



超級犀利士

粉瘤好發於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包括身體、臉、頸部、背部等,或是較嚴重的青春痘位置,皮膚受傷過的地方,除了身體外,耳垂及耳後也是好發部位。由於耳垂部位外露,一旦發炎或反覆感染造成疤痕增生,往往會因外觀的不對稱而造成困擾。

黃季怡表示,當粉瘤受到局部壓迫、刺激,就容易發炎感染,特別是在夏季由於皮膚分泌物增加,發炎感染的機率也會上升。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有免疫機能障礙者,甚至可能會引發筋膜炎、敗血症,危及生命。


常見夜尿原因有4種
喝燕麥奶是不能減肥的
陽痿男發生心血管疾病增加40%

黃季怡說,平時避免過度日曬,儘量使用清爽不油膩的皮膚保養品,發現有疑似粉瘤的腫塊時,避免刺激或擠壓,以免粉瘤發炎化膿。治療方面,依粉瘤的狀況而採用不同的方式,有局部藥物注射、切開引流、手術、雷射等。

黃季怡提醒,平日注意外耳及耳後皮膚的清潔,當粉瘤長在耳部時,若反覆發炎可能造成耳垂變形。如有發現有持續長大的腫塊,甚至反覆紅腫化膿的情形,應及早就醫治療,以免引發嚴重併發症。耳朵長粉瘤 拿不下來的珍珠耳環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吳思穎醫師表示,一位小學三年級的林小弟,從這學期開始,逃避寫作業,對大人的管教開始有反抗的行為,容易生氣回嘴,父母感到管教困難,因而在老師建議下帶至兒童心智科門診求診。



樂威壯

林媽媽表示從幼稚園起,便注意到林小弟活動量較一般小男生大,常跳上跳下或到處奔跑,都停不下來,且動作較大,不小心就用力推到或揮到同學。小一開始,老師就常反映林小弟上課不專心,看似在看黑板,但叫起來回答問題卻不知老師講解到哪兒,而且容易受周遭環境吸引而東張西望,甚至常忍不住跟同學講話,或是玩起手邊的鉛筆、橡皮擦,雖然反覆被老師提醒,林小弟也表示知道上課要專心,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林媽媽補充道,林小弟寫作業時常是沒耐心的,幾分鐘就找理由下來走動,或是在書桌上東摸西摸,常常作業要比其他小朋友多花上一、兩個小時才寫得完;而且常會粗心出錯,已經學會的國字,常會多一筆少一撇,作數學題時,加減號、單位常抄錯或漏題,或是題目沒看完就馬上寫答案,以致於在校成績常常如雲霄飛車般忽高忽低,但回家在媽媽一對一盯著檢討時又可以答對,讓父母搞不清楚林小弟究竟是學習理解有困難?還是學習沒興趣?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三種方法自測是否有肌少症
腿出現這幾種情況,小心是動脈血管阻塞的徵兆
你是不是肝癌高危險群?肝不好的5個現象

吳思穎醫師表示,經過評估診斷,林小弟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也開始在門診進行藥物及行為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在學齡期兒童的盛行率為5~10%,患童在幼兒期便可觀察到注意力較短暫、活動量大、坐不住或個性衝動的特質。但是,並非所有具此類特質的幼兒都會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的經過適當教養及行為訓練,兒童的自我控制進步,在幼稚園或小學的適應即可改善。部分症狀較明顯的兒童,若是未接受治療及適當教養,長期下來不只是學業表現不佳,更有高達一半以上的比例,會再發生情緒障礙、偏差的行為、低自尊、人際關係不佳的狀況。

經過比較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和一般兒童的腦部功能造影及神經心理測驗的表現,發現主要是大腦的前額葉與其他管控注意力的大腦區,在功能上效率較差,伴隨大腦在相關的執行功能(計劃、組織、反應抑制、工作記憶的提取)也表現較差,並非小朋友天生不認真或故意唱反調。


遠離癌症,容易造成體內發炎的食物少碰
佳倍壯
威而鋼口溶錠100毫克的功效、正確用法及成分
壯陽藥該怎麼吃

現行的藥物治療即是在提升腦部與專注力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以促進注意力的維持。國內外研究皆顯示適當的藥物治療對專注力、衝動控制有良好療效。更重要的是,父母在面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時,要能先理解兒童生理上有其特質,同時發掘其優點,並抱著因材施教的心情,和兒童一起建立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例如:自我提醒上課要專心、養成檢查的習慣來減少粗心健忘帶來的小差錯,父母與老師並多給予兒童即時的正向回饋及肯定,這樣的教養態度,不僅促進親子和諧,更加強孩子的自信心及想要維持良好習慣的動機,也能與藥物治療的療效相輔相成。

文/台北醫學大學暨署立雙和醫院 內視鏡中心主任 李宜霖

有報告顯示服用阿斯匹林或相關非類固醇消炎劑者會降低罹患食道癌的風險,至於幽門螺桿菌對於食道腺癌的關係還不是很被確定,但在研究上發現其對於食道癌似有保護的機制。

幽門螺桿菌有減少逆流性食道炎的發生,進而降低食道腺癌的機率。部份研究指出多食用白菜、菜花等綠色和黃色蔬菜、水果以及漿果能降低食道癌的發病率。



必利勁

癥候及症狀
食道癌在發生初期可能毫無自覺症狀。其症狀常是在腫瘤漸漸長大,妨礙了食道運輸功能時才發生。起初是覺得胸骨的悶感,進而酸痛;但絕大多數的病人,第一個症狀則是吞嚥困難。隨後食道為腫瘤慢慢阻塞,連液體食物也喝不下去。造成體重下降,營養不良。進而唾液會積聚在腫瘤上方的食道內,由此還會導致咳嗽和發生吸入型肺炎的危險。晚期食道癌因癌腫侵犯或壓迫局部組織,還可能引發上腔靜脈症候群、或是食道氣管瘻管。

也是因為食道癌在初期是毫無症狀的,只有在腫瘤大小已經佔據了整個食道管腔的一半左右才會有吞嚥困難的症狀。所以當發生症狀而診斷時,大多數為期已晚。因而食道癌為胃腸道癌症中預後最不好的一種,與胃或腸癌比,存活率較差。

早期食道癌之診斷
晚期食道癌的診斷並不困難,但大部份已有相當明顯的症狀,用食道X光鋇劑攝影或是上消化道內視鏡可以清楚發現腫瘤的位置,但必須配合局部切片檢查以確診。電腦斷層掃描及磁振造影可用來偵測腫瘤範圍及是否有轉移的情形。


遠離癌症,容易造成體內發炎的食物少碰
佳倍壯
威而鋼口溶錠100毫克的功效、正確用法及成分
壯陽藥該怎麼吃

但是早期食道癌的診斷卻是不容易。原因之一是食道癌的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因此病患不會主動就醫。只有少數在作例行健康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其二是早期食道癌的病灶變化很細微,以食道X光鋇劑攝影經常無法發現。即便以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還是有一部分的早期食道癌看不出來。因此針對一些高危險群的患者、例如有頭頸部癌的患者,經常是以Lugol(一種含碘試劑)作染劑,施以染色內視鏡檢查,來達提高早期食道癌的診斷率。根據現有的文獻報告,若是僅用傳統的內視鏡檢查,將近有40~50%的早期食道癌患者會被忽略而延誤診斷。

隨著近年來內視鏡檢查的蓬勃發展,「窄頻影像系統」以及電子式螢光影像檢查已經成功地應用於消化道腫瘤的偵測及診斷。根據嘉義長庚醫院的經驗,針對200多位頭頸部癌的患者以「窄頻影像系統」來做食道的篩檢,診斷率接近Lugol's染色內視鏡。其優點是NBI較省時方便並且沒有碘過敏的副作用。若合併使用「窄頻影像系統」與magnified endoscopy於體內直接觀察食道黏膜的黏膜內乳頭微細血管圈能夠及時判斷食道癌其侵犯的程度。

早期食道癌之診斷與治療(下)
▲圖1:窄頻影像系統可用於早期食道癌之診斷

食道癌的治療
目前食道癌之治療,仍以外科手術為主。手術包含食道之切除,與使用其他腸胃道進行食道之重建。由於食道癌發現之時大部分都屬於較晚期之疾病狀態,光使用手術切除之治療方式,腫瘤完全切除的比例並不高,其成果並不佳。因此手術前使用化學與放射並用治療,而後再施行手術治療,如此可以提高手術切除的成功率。

針對食道上端的癌症使用化學與放射並用治療,其治療效果甚至優於手術治療效果;因為食道上端癌症常有早期頸部淋巴腺轉移,不易徹底切除,且手術的危險性較胸部食道其他部位為高,因此食道上端癌症的患者,多半是以化學與放射並用治療為主。

早期食道癌之治療,傳統則是直接施行手術,其長期存活較晚期患者明顯的好,但手術本身而言,仍然有高比例的併發症。例如食道狹窄、滲漏、或是傷口感染等。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當早期食道癌的腫瘤侵犯侷限於黏膜肌肉層以上時,並不會有淋巴結的轉移。因此以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或是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作局部的腫瘤切除,不僅可以完全切除腫瘤,並且完整地保留食道的功能。病患在EMR或ESD術後則少有嚴重的後遺症。可是ESD是一個高度內視鏡技術的治療方式,必須在有經驗的醫師操作下方得施行。

結論
食道癌的預後多為較差。接受治療性手術後的患者術後5年存活率僅為25%,不宜治療性手術的患者其預後更差。最主要的原因乃是從症狀出現到診斷確定往往曠時彌月,腫瘤已經向外蔓延。因此早期診斷乃是治療食道癌最重要的法則。特別是針對高危險的族群患者,應該更提高警覺,使病症早日發現及早日得到適當的治療。

早期食道癌之診斷與治療(下)
▲圖2:對早期食道癌之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

想了解更多相關訊息,請上「台灣癌症基金會」:http://www.canceraway.org.tw/

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基因治療有了新突破!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醫師發表基因治療腦白質退化症的動物實驗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著名期刊「分子遺傳與代謝」(Molecular Genetics and Metabolism), 並且獲選為八月的封面故事。



超級犀利士

林達雄醫師表示,基因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最大障礙是很難在神經系統內達到全面性的治療效果,但在這次的研究當中,林達雄領導的研究團隊突破了這個障礙,成功的將治療基因送達神經系統的各個部位,從前腦到脊髓末梢都表現出植入的正常基因及蛋白。

※前端大腦至脊椎末梢均可呈現轉植入基因結果(圖中藍點),圖中紅線為神經
神經退化性疾病基因治療 有了新突破!

此次研究主要是因為利用了神經軸突傳導神經信息物質至遠端神經元的特性,經由以腺病毒相關病毒為載體攜帶正常基因,直接注射入實驗動物的中樞神經的神經軸突聚集處,此正常基因即可在進入細胞後,被送達遠方細胞,並且製造出正常酵素蛋白,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與發炎


常見夜尿原因有4種
喝燕麥奶是不能減肥的
陽痿男發生心血管疾病增加40%

林達雄醫師指出,對於腦白質退化症相關疾病,例如尼曼匹克氏症、異染質腦白質退化症、高雪氏症、腎上腺髓質退化症、神經節甘脂儲積症、黏多醣儲積症等疾病,在國外雖有相關研究與人體臨床試驗,不過都遭遇到無法達到全面治療的困境,此次研究成果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此次研究同時找到小腦與脊髓神經退化的療法。藉由適當的基因療法,構成完整的治療基因網絡,同時保護小腦與脊髓的神經纖維髓鞘與神經軸突,成功遏止了小腦與脊髓的髓鞘退化與神經軸突病變。這對於諸如小腦萎縮症、多發性硬化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等疾病, 將會是未來治療的新契機

隨著社會進步,現代人常常需要喝酒應酬。而除了大家熟知喝酒傷肝、傷害胰臟外,許多人常忘了,喝酒也會傷骨頭。衛生署台南醫院骨科胡智雄醫師指出,門診中常見許多中年男性,因年輕時應酬的需要,每天總是喝得爛醉。一開始僅覺得髖關節在走路時偶爾會有微微的疼痛。當時並不以為意,依舊持續應酬。等到髖關節的疼痛從微微的不適,慢慢進展到連走幾步路都會非常的疼痛才到醫院就診。到醫院經由X光的檢查後發現,原來自己的股骨頭已經壞死且造成髖關節退化。經醫師解釋後,接受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治療後,疼痛大幅改善,且可以回到正常生活。



樂威壯

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病人,除了股骨頭壞死外,末期甚至會影響整個髖關節的完整性;通常都會有髖關節疼痛、活動角度受限、無法久站及久走等症狀。

※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發生的原因有多項
被蛀掉的骨頭! 淺談缺血性股骨頭壞死

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發生的主要原因有下列三項:
傷病史:如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或髖關節脫臼
內科病史:糖尿病、高血脂、鐮刀型貧血、或凝血功能異常等
藥物史:曾大量使用酒精、類固醇等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三種方法自測是否有肌少症
腿出現這幾種情況,小心是動脈血管阻塞的徵兆
你是不是肝癌高危險群?肝不好的5個現象

病患接受醫師診斷後,可經由X光片、骨骼掃描、或核磁共振來判斷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嚴重程度與髖關節完整性的評估。疾病的初期,可以接受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或減壓手術,來減緩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進展。疾病末期,則需要接受進一步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以減緩疼痛與增加生活品質。

因此,胡智雄醫師建議病人,如果有髖關節疼痛不適,且合併有上述之可能發病原因時,需儘早到醫院接受檢查、治療。如疾病已發展到末期,手術治療不僅可以免除長期服用止痛藥的需求,也可以回復以往的生活品質。

文/台北醫學大學暨署立雙和醫院 內視鏡中心主任 李宜霖 

老菸槍與紅唇族的隱形殺手
阿海是個認真苦幹的生意人,多年前自南部北上打拼,因交際應酬需要養成菸不離手、檳榔不離口的習慣。然而三年前發現有口腔癌,經過手術治療,他原以為已經治癒而未多加以注意。直到今年初開始覺得吞嚥困難,再到醫院就醫時,已經發現食道內長了一個3公分的腫瘤。伴隨著的是一連串的痛苦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以及整個食道的切除手術,也導致體力一天天衰弱,多年努力的生意也因住院治療的關係,而無暇管理草草結束。

阿朝同樣也是因抽煙和吃檳榔的關係罹患下咽癌,經過一連串治療以及手術後,他完全戒掉菸與檳榔,並聽從醫師建議,定期以胃鏡追蹤,三個月前經由特殊胃鏡「窄頻影像系統」發現早期食道癌,隨即他接受最新的食道黏膜切除術治療,僅僅將患部的黏膜切除,不需作食道切除,術後生活如常完全沒有影響。



必利勁

食道癌發生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當一旦有吞嚥困難症狀時,往往就已經第二期或是第三期以上了。

針對口腔癌或是食道癌的預防,最主要是避免抽煙、喝酒及嚼檳榔的習慣,但是若已經不幸罹患口腔癌或是下咽癌的患者,定期以新型的「窄頻影像系統」作內視鏡的檢查,可以即早偵測出食道的早期病變 。

食道癌的盛行率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96年度食道癌是台灣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九位。在男性癌症死亡率更高達第六位。男性罹患的比率約為女性的3~4倍。患者的年齡多在50~70歲。平均每10萬人口中,每年約有7~8人的發生率。與歷年的統計作比較,國人罹患食道癌的比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原因及風險因素
食道癌真正的致病機轉目前並不清楚,經由臨床上的觀察知道它的致病因素是多重性的,和個人遺傳體質因素、生活飲食習慣、及環境因素有關。


遠離癌症,容易造成體內發炎的食物少碰
佳倍壯
威而鋼口溶錠100毫克的功效、正確用法及成分
壯陽藥該怎麼吃

許多風險因素和食道癌有相關性,其風險因素如下:

  • 年齡:大部分的病人都超過60歲。
  • 性別:男性居多。
  • 吸煙、嚼食檳榔和重度飲酒會增加風險,兩個因素合併則危險大增。
  • 長期食用某些特殊食材,例如醃漬物裡的亞硝胺。
  • 有過頭頸部癌症病史者,會增加食道癌的發生率。
  • 人類乳突病毒的DNA和食道癌有關。
  • Plummer-Vinson syndrome併發與食道蹼(webs)的一種症候群。
  • Tylosis and Howel-Evans syndrome遺傳性的手掌與腳底皮膚增厚症候群。
  • 胸縱膈部位的放射線治療。
  • Celiac disease predisposes toward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腹腔性疾病亦導致鱗狀細胞癌)。
  • 逆流性食道炎因食物逆流到食道,而造成食道鱗狀上皮細胞被柱狀上皮所取代這即是Barrett食道。在逆流物的長期刺激下,使食道細胞演變為食道癌。

想了解更多相關訊息,請上「台灣癌症基金會」:http://www.canceraway.org.tw/

このページのトップヘ